资讯:诸葛亮唯一儿子诸葛瞻战死后真的绝后了吗?此地8千人大村隐玄机
三国的诸葛亮被寓为智慧的化身,特别是经过《三国演义》的绚染,他除了精通文韬武略外,还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奇门遁甲、五行八卦无所不能,被之为"妖"。当然,最终的事实还是证明,诸葛亮是人不是妖,他晚年六出祁山伐魏失败后,病逝五丈原。
诸葛亮尽管结婚不算很晚,在出山之前就娶了当地名流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,但他却老年得子,他46岁时,黄月英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诸葛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虽然是老年得子,但诸葛亮一心为公,为了辅佐刘禅,他做到了鞠躬尽瘁,特别是晚年为了实现"复汉"梦想,长年带兵在外征伐魏国。因此,日常教育都是黄月英,而诸葛亮对他的指导教诲当然是相当有限的。
但诸葛瞻遗传了诸葛亮的聪明等基因,从小就与众不同,有神童之称。但饶是如此,知子莫若父,诸葛瞻的优缺点,诸葛亮还是十分清楚。
诸葛亮父亲去世的时候,诸葛亮也是8岁。诸葛亮不会料到,他去世时,他的儿子诸葛瞻同样只有8岁。
据史书记载,诸葛亮临终前曾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诸葛瑾,主要内容为19个字:"瞻今已八岁,聪慧可爱,嫌其早成,恐不为重器耳。"
这19个字的意思是指诸葛瞻已经8岁了,虽然他聪慧可爱,但我有点担心他成熟过早,将来难成大器。
而这一切都被诸葛亮言中了。因为诸葛亮对蜀的国功绩和影响力,诸葛亮病逝后,年仅8岁的诸葛瞻立即承袭了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,成了蜀汉最大的"官二代",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。
出于对诸葛亮的敬畏,后主刘禅对诸葛瞻也是器重有加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诸葛瞻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。他17岁时娶公主,拜骑都尉。18岁时为羽林中郎将,进入禁军系统,并很快升迁为射声校尉、侍中、尚书仆射,加军师将军。到34的时候,诸葛瞻已经成为代理都护、卫将军、平尚书事,跻身蜀汉顶层集团的"高管"。
当然,在其中诸葛瞻也展示出了超级能力和才华,史书给了他6字评价:"工书画,强识念"。同时,诸葛瞻因为受其父诸葛亮的光环影响,每当蜀汉施行一项好的政策,不管是不是诸葛瞻建议提倡的,百姓都会说6个字:"葛侯之所为也。"
然而,诸葛亮临终前所说的难成大器4个字却还是在诸葛瞻身上展现了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第一,诸葛瞻位高权重,却没能除掉祸国殃民的小人黄皓。
黄皓能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、奉车都尉,总揽朝政、操弄威权,固然跟后主刘禅的支持不无关系。然而,这也离不开诸葛瞻的放纵。诸葛瞻不但不敢公然反对他,甚至都不敢同他斗争,检举其罪行。这使得黄皓更加有恃无恐,祸害朝纲,加速了蜀国走向灭亡。
第一,诸葛瞻视父亲钦定的接班人姜维为眼中钉肉中刺。
因为诸葛瞻年龄原因,再加上诸葛亮长年在战场上,因此,诸葛亮平生所学,传人并不是儿子诸葛瞻,而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姜维。
而这让诸葛瞻很不满,特别是当诸葛瞻的权势达到一定的高峰后,他竟然把掌握军权的姜维视为最大的"政敌"。他不但不支持姜维北伐,而且还给姜维穿小鞋。特别是当宦官黄皓在刘禅面前说姜维坏话时,诸葛瞻竟然视而不见。
在这种情况下,姜维竟然不敢呆在成都,只好退居剑阁种田。试想想,如果姜维能长驻成都,邓艾偷袭成都时,蜀军肯定不会这么慌乱,蜀汉也不会这么快灭亡。
诸葛瞻和诸葛尚都死了,那么,诸葛亮一门就此绝后了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要知道诸葛瞻有两个儿子,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由于年幼并未随他一同出征,而是留在了成都。蜀汉灭亡后,他迁徙到了河东。西晋时,晋武帝司马炎感念诸葛亮、诸葛瞻的事迹,于是任命诸葛京为郿令,后来官至江州刺史。
诸葛京随同侄子诸葛显一起移居河内,后来在原蜀汉大将罗宪的推荐下任职晋朝的郿县县令,最后还做到了江州刺史。
总之,诸葛京的这一脉就这样相传下来了,据说其后代一直生活在今天的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,到现在已有八千多人,诸葛亮的子孙传承开来。
第三,诸葛瞻的军事能力令人不敢恭维。
诸葛瞻虽然个人才华和能力出众,但诸葛瞻的致命弱点是6个字:缺乏基层锻炼。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军事才能馈乏。
景耀六年,刘禅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后,派诸葛瞻率领禁卫军前去阻截。临危受命的诸葛瞻马上率军来到了涪县,当时蜀汉重臣黄权的儿子黄崇劝他尽快占据险要,把邓艾消灭在大山之中。然而,诸葛瞻却优柔寡断起来,结果导致贻误战机,让邓艾走出了大山。
之后,诸葛瞻赶往绵竹阻截邓艾。本来诸葛瞻以逸待劳,只需要做一件就是,4个字:坚守不出。要知道邓艾毕竟是孤军深入,长期对恃下去,邓艾的粮草供给不足,失败也就是必然的结果。然而,诸葛瞻的轻浮和不成熟却展现无疑,他很快就中了邓艾的"激将法",一怒之下率军出城与邓艾交战,结果一败涂地。